丧服仪式

丧服仪式

来源: 民政部网站  

   在所有的这些丧葬习俗中,丧家必须穿戴丧服。

  在丧礼中,晚辈给长辈穿孝主要是为了表示孝意和哀悼。这本来是出自周礼,是儒家的礼制,后来,又被人们引申成为亡人”免罪”。每个家族成员根据自己与死者的血缘关系,和当时社会所公认的形式来穿孝、戴孝,称为”遵礼成服”。

  两千年来,汉族的孝服虽然有穿承和变异,但仍然保持了原有的定制,基本上分为五等,即:斩榱、齐榱、大功、小功、缌麻。

  第一等叫”斩榱”,是五服中最重要的一种。”榱”是指丧服中披于胸前的上衣,下衣则叫做裳。斩榱上衣下裳都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左右衣旁和下边下缝,使断处外露,以表示未经修饰,所以叫做斩榱。对”榱”的解释,就是指不缝缉的意思。凡诸侯为天子、臣为君、男子及未嫁女为父母、媳对公婆、承重孙对祖父母、妻对夫,都要穿斩榱。

  次等孝服叫做”齐榱”,是用本色粗生麻布制成的。自此制以下的孝衣,凡剪断处均可以收边;下摆贴边都在砸边际。孙子、孙女为其祖父、祖母穿孝服;重子、重女为其曾祖父、曾祖母穿孝服;为高祖父、高祖母穿孝服均遵”齐榱”的礼制。孙子孝帽子上钉红棉球,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孙子媳妇带三花包头,插一小红福字。未出嫁、且未梳头的孙女用长孝带子在头上围一宽榱,结于头后,余头下垂脊背,头上亦插一小红福字。

  孙子、孙女的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一块,有的剪成蝙蝠、有的剪成其它图案。按亡人性别,男左女右。谓之”钉红儿”。 重孙子孝帽子上钉粉红棉球,亦长孙钉一个,次孙钉两个;余者类推。孝袍子肩上钉有红布两块,亦男左女右。谓之”钉双补丁儿”。元孙肩上钉三个”钉丁儿”。

  “大功”是轻于”齐榱”的丧服,是用熟麻布制作的,质料比”齐榱”用料稍细。为伯叔父母、为堂兄弟、未嫁的堂姐妹、已嫁的姑、姐妹,以及已嫁女为母亲、伯叔父、兄弟服丧都要穿这种”大功”丧服。

  ”小功”是轻于”大功”的丧服,是用较细的熟麻布制作的。这种丧服是为从祖父母、堂伯叔父母、未嫁祖姑、堂姑、已嫁堂姐妹、兄弟之妻、从堂兄弟、未嫁从堂姐妹,和为外祖父母、母舅、母姨等服丧而穿的。

  最轻的孝服是”缌麻”,是用稍细的熟布做成的。现在大多用漂白的布做成。称为”漂孝”。凡为曾祖父母、族伯父母、族兄弟姐妹、未嫁族姐妹,和外姓中为表兄弟、岳父母穿孝都用这个档次。

  可见传统礼仪是根据丧服的质料和穿丧服的时间长短,来体现血缘关系的尊与卑、亲与疏的差异的。

  五服之外,古代还有一种更轻的服丧方式,叫”袒免”。在史籍中记载:朋友之间,如果亲自前去奔丧,在灵堂或殡葬时也要披麻;如果在他乡,那就”袒免”就可以了。袒,是袒露左肩;免,指不戴冠,用布带缚髻。

  到了近现代的时候,中国的丧葬习俗受到西方的影响,丧服有了很大改变。通常是在告别死者、悼念亡魂时,左胸别一朵小黄花,左臂围一块黑纱。有些妇女死了亲人在发际插一朵白绒花。这些象征的志哀方式,比起古代丧服,要大大简化了。

出丧择日仪式

出丧择日仪式

来源: 民政部网站   

     尸体收敛之后就要把灵柩送到埋葬的地方下葬,叫做出丧,又叫”出殡”,俗称为”送葬”。停尸祭祀活动后就可以出丧安葬。在许多民族中对出丧日期都要慎重选择。

  按照迷信的说法,人在刚日死,应选在柔日下葬;柔日死,应选在刚日下葬,刚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按照迷信的讲究,凡下奇月死者,应在偶月下葬;偶月死者,应在奇月下葬。奇月、偶月也要配合好才行。否则,不吉。若不能及时葬埋,可先柩起来。在河南一带,还有埋葬忌月的习俗,并且与姓氏有关。据说,张、王、李、赵四姓人,禁忌六、腊月动土葬埋。其余姓氏,三、九月禁忌动土葬埋。若忌月有丧事者,要排至三七、五七殓葬,必得避开忌月才行。如特殊情况需及时出殡者,也只能先用青砖柩之,不得入土葬埋。台湾以及南方一些地区,俗忌七月出葬。因民间传说,七月为鬼月,七月十五日为鬼节,该月阴间得鬼魂要到人世上来讨食。为避鬼煞,故忌此月殡葬。

  旧时,民间还广泛流传着忌”重丧”得习俗。浙江一带俗说”重丧”是指死者出生的年月日,与死者死时的时辰有干支重字。俗称”月不清”。遇上这类情况,要举行特殊的丧仪,往往是在三、五更盖棺,抬至郊外。丧家不穿麻,不能哭,要等七日后,才呼号奔告亲朋,然后再补丧礼。但是,在台湾一带,”重丧”却是指某种葬埋忌日而言。俗说在某日葬埋便会犯重丧,亦即丧家还会再死人。当地的重丧日为:一月甲日、二月乙日、三月戊日、四月丙日、五月丁日,六月己日,七月庚日……十二月己日,依次类推。如果因为特殊事情不得不于重丧日安葬时,要采取一些仪式。符咒字,一般是正月、三月、六月、九月、十二月书”六庚天刑”; 二月书”六卒天庭”;四月书”六壬天牢”; 七月书”六甲天福”;八月书”六乙天德”等。不过,每月书写字样的规定都不怎么严格,也有相互串写的现象。但大体上就是这类字类推而已。

  少数民族在殡葬择日的信仰方面与汉族有相通的地方。东北地区的朝鲜族、赫哲族、满族均选择单日出殡,而不能在双日出殡,据说,双日出殡意味着要死两个人。”勒墨人”忌在寅日、辰日出丧,也不能在死者的属命之日出丧,否则不吉利。云南一带的景颇族认为选择出丧日期以十二属相中会进洞的动物之属相最为吉利,不如属龙、蛇、鼠三天都是好日子,其余天日忌出殡。贵州一带的侗族最忌”冲日”出丧。台江县巫脚乡苗族出丧最忌”犯双日”。广西一些民族地区则忌讳犯”重丧”日期出丧。白族若犯重丧,须在中堂挂一匹红绸,或在棺木上倒吊一只鸡,将其致死,在用笋叶做一口小棺,把装着死鸡的小棺从门坎小挖的小洞中送出,然后埋在路上,以此破之。而西藏米林县的#巴族,出丧的日期要由巫师行杀鸡看卦仪式来定,以鸡肝上纹路的走向显示吉凶。另外,在一些接近汉族的民族地区也有由”阴阳先生”的占卦仪式决定日期的。

  还有一些民族和地区不但择日,还择时。彝族人家中有人去世,一般在家停尸很短,多是上午死,下午葬;下午死,晨葬。但忌讳正午出殡。俗以为正午出殡会招致灾异,不吉。云南一带的的苗族(黑苗)一般在早上出丧。而花苗和白苗则在午后和黄昏出殡。贵州一带的苗族(白苗)是在天刚亮出丧。东北黑龙江一带的赫哲族多在晌午出殡。广东等地瑶族出殡时间多在中午或午后,以为这种时刻最吉利。

  出丧择日仪式甚是简单,有时只需翻翻皇历或问问”阴阳先生”即可。然而,此仪式所涉及的内容、牵扯的面极广,稍一不慎,便可能犯忌,所以必须慎重。

哭丧仪式

哭丧仪式

来源: 民政部网站   

  择日仪式之后便要哭丧。哭丧是中国丧葬礼俗的一大特色。哭丧仪式贯穿在丧仪的始终,大的场面多达数次。而出殡时的哭丧仪式是最受重视的。

  出殡的时候必须有全体后代尤其是男人们”唱哭”,否则按照民间旧俗就会被视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黄泉路上没有响彻天地的哭声相伴,便在方圆数十里传为笑柄,其子孙后代也要被人们视为不孝,大逆不道,天理难容。

  为了求得孝得美名,孝子贤孙们在此确实也颇费了一番心机,花钱请人替死者哭丧便是历代孝子贤孙们的惯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职业性的哭丧夫或哭丧妇,收入不菲。

  哭丧时”唱”出的歌叫哭丧歌,壮族习惯是请民间歌师二人来唱哭丧歌。两位歌师扮成舅甥,一问一答,唱歌彻夜,赞颂祖先业绩,劝导后辈不忘祖恩。许多民族并有哭丧歌舞仪式。彝族人称此为”跳脚”,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尸旁跳,边跳边唱孝歌,据说这样可以为死者踩平通往阴间的荆棘之路。景颇人称此为”布滚戈”,要请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达旦。除此之外,还要安排两个身着长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绕竹幡作刺击状,以示驱邪。最早由执绋者唱挽歌送丧的风俗,起源于汉代。确切地讲,是从汉武帝开始的。其次,挽歌的代表性作品是《韭露》、《蒿里》。而且分别规定了《韭露》是为王公贵人出殡时唱;《蒿里》则是为士大夫和一般百姓出殡时唱。这两首通行西汉的挽歌,相传是田横门客的作品,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挽歌。《韭露》的歌词是:”韭上朝露何易稀。露韭明朝更复活,人死一去何时归?”《蒿里》的歌词是:”蒿里谁家地?聚敛魂魄无贤愚。鬼伯一何相催促?人命不得少踟躇。”

  挽歌入礼,在汉晋时代兴起,到南北朝时更加流行。有趣的是,挽歌习俗流行起来之后,唱挽歌的场合就不限于出殡送葬了。挽歌成了表达心中的痛苦,对亡者的深切的思念等凄楚情感的一种宣泄。

  从形式上来看,现代民间哭丧歌,亦即挽歌可以分成三类:一是”散哭”; 二是”套头”; 三为”经”。散哭的特点是”随心翻”,想到什么就哭什么,搭着什么就唱什么,没有限制。其内容主要是倾诉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责对长辈的不孝,悲叹自己的苦难身世。至于套头,是有内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个寻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时候是哭别人的好处,诉自己的苦楚。”经”是结合丧葬仪式来唱的。病人死后,由女儿或者媳妇唱”买衣经”、”着衣经”等。哭的时候眼泪不能够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则的话尸体就会变成僵尸,没有办法腐烂,也就不能轮回了。另外一种说法是,阎罗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泪痕,就会把他拒之门外,死者就只好在阴间之外受无边的苦。另外,”着衣经”要在涨潮的时候唱,因为” 涨”字有积攒家财的意思。如果在这个时候哭,他的家业就能够像潮水一样不断地高涨。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儿还要给母亲唱”梳头歌”。不管怎么样,入殓的时候会唱的子女和亲属都要唱”哭丧歌”,倾诉自己对死者的思念之情。而出殡的这一天清早,长房媳妇要唱”开大门”。因为民间认为,人死了就会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不哭开大门的话,死者就会在阴间受罪。出殡的时候,女儿或媳妇要唱”出材经”,回来后唱”床祀经”。唱”亭子经”是为了让死者能够在阴间路上歇脚乘凉。当设灵台的时候,要唱”灵台经”。

  这种唱经的习俗大多由女性来主持,目的是为了让死者平安的到达阴间。

温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温州地区提供丧葬一条龙服务

24小时竭诚为您服务

温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服务范围:
风水选墓地、迁坟落葬、批发零售寿衣 骨灰盒 花圈 殡葬用品。
承接项目:
1
、殡葬一条龙礼仪服务:
包括习俗指导,遗体寄存,办理手续,设立灵堂,预订酒店,撤灵堂,净宅,开光,遗体告别,遗体火化、骨灰寄存(如下葬可选吉日),酒店谢礼等活动。
2
、 寿衣:
高、中、低档传统和现代寿衣;
(包括衬衣、衬裤、棉袄、棉裤、罩衣、罩裤、大衣、帽子、鞋、头枕、脚枕、褥子、盖单、袜子、腰带、腿带、绊脚绳、口钱、打狗棒、干粮)
3
、花圈:普通花圈 鲜花花圈;骨灰盒寿材;其他殡葬用品齐全,价格公道,随意选购;专业风水选墓地,迁坟、引葬、下葬等。

温州丧葬一条龙服务

丧葬用品销售(寿衣、被面、骨灰盒等)、帮老人穿寿衣、丧葬礼仪咨询、家庭灵堂布置、代办殡仪馆各项手续、联系墓地、联系客车、联系乐队、代办骨灰寄存、代办礼品、花圈、专业主持下葬仪式等。

向陋习宣战 文成丧葬新规你都了解了吗?

“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花圈不得超过5个”“乐队人数不超过10人”“酒席不超过10桌”••••••近日,文成县再次全方位、高精准、全覆盖的向陋习宣战,出台了《文成县进一步深化丧葬陋习整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对文成丧事办理进行了进一步规定和限制。

按照《方案》要求,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在丧事办理中带头实行“四个规定”、“五个不超”、“六个禁止”,市民朋友在办理丧事中,也要严格遵守以下规定:

一、“四个规定”

1.不准利用职权或职务上的便利借机敛财;

2.不准使用公务车辆或安排下属单位、管理服务对象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的单位或个人的车辆参与办丧、送殡活动,不准以单位名义相互赠送花圈花篮(逝者所在单位除外);

3.除直系血亲、旁系血亲、姻亲外,不准参加丧事期间的出殡酒席和守夜活动,不参加违规办丧的吊唁活动;

4.操办祖父母、父母、岳父母、配偶及子女的丧事活动时,要严格执行操办丧事报告制度。

二、“五个不超”

1.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需填写《文成县丧事殡期延长审批表》,经审批后不得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

2.治丧、悼念、出殡不得超过5个环保可降解式花圈(包括花篮、横匾);

3.乐队人数不超过10人;

4.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车辆不超过5辆;

5.丧事酒席不超过10桌(每桌限10人以内),不使用高档菜品,不设冷盘,菜品数量不得超过14个。

三、“六个禁止”

1.禁止在公路、城镇规划区道路(包括人行道)、学校、广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燃烧和抛撒纸钱和摆设酒席;

2.禁止在治丧过程中使用扩音设备,高音喧哗,禁止在晚上10点至次日上午8点期间做道场;

3.禁止使用电子花圈(车)、礼炮车、电子屏幕车等相关车辆用于殡葬活动;

4.禁止在殡葬过程中燃放烟花爆竹(除在出殡时、骨灰入葬后各放500响以内鞭炮一串外);

5.禁止骨灰装棺再葬,抬棺出殡;在县城建城区范围内,禁止在上午7点至下午6点期间出殡通行,禁止赠送钱物;

6.禁止新建、翻新、扩建私坟,严禁在“三边区域”范围内出现裸露坟头现象。

四、划定丧事集中办理区域

文成县殡仪馆迁建工程已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最后装修阶段,将于今年12月底前竣工。投入使用后,大峃镇城中6个社区(城南、城北、城西、城东、凤溪、红枫)和原老18个建成区行政村(珊门、下沙垟、县前、城南、二新、林店尾、周村、石坟垟、陈宅、上房、桥头井、上徐、下徐、苔湖、屿根、凤垟、花园、鹤东)都将作为先行试点区域实行丧事集中办理。

即上述范围内的所有丧事活动统一集中到文成县殡仪馆守灵室办理,人员死亡后遗体24小时内送至文成县殡仪馆存放。遗体火化、出殡应安排在同一天。同时鼓励丧事集中办理规定范围以外的丧户将遗体送至文成县殡仪馆冷藏存放,在文成县殡仪馆守灵室为亡者守灵。有条件的乡镇、村居可根据实际,建设或设置守灵中心、红白理事房,引导市民丧事集中办理。

五、开展违规行为整治

加大对丧事殡期、办丧规模等管理力度,对公民亡故到丧事办理完毕实行全程跟踪监督、跟踪管理,对不听劝阻、无法制止的违法违规办丧行为,特别是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聘用人员参与的违法违规办丧行为,将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罚。

对燃放烟花爆竹、妨害公共安全等违反治安管理规定的,由公安部门依法从严处罚,予以罚款直至拘留,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情节严重的违法违规办丧行为,在文成电视台、今日文成等新闻媒体上予以曝光。

据悉,接下来文成县委、文成县政府将开展一系列丧事陋习整治行动,确保大操大办、丧事扰民行为能够得到遏制,全面树立文明简办丧事的新风气。

笔者手记:移风易俗是破千年陋习,树一代新风的重要社会改革,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既需要政府部门的牵头推进,也需要广大市民朋友的支持,希望广大市民朋友能够主动接纳和积极拥护这项工作,文明办丧、节俭办丧,让陈规陋习没有市场,让文明之花开遍全县。

温州将试推婚丧礼俗套餐 人情随礼要封顶

全市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工作座谈会上获悉,温州市今年将开展“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实现移风易俗工作温州区域全覆盖;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六大行动”;积极推进市县两级殡仪馆建设,大力建设乡村丧事集中办理点。

会议确定实施方案后进行了细化讨论,温州将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制度建设,不断深化丧葬改革,切实办好为民服务实事,城乡联动,全域推进,树立文明乡风。

推出婚丧礼俗套餐

为倡导勤俭节约之风,遏制婚丧大操大办现象,减轻群众经济负担,温州将大力推行移风易俗相关制度建设,试行婚丧礼俗套餐制、移风易俗责任制和人情随礼封顶制。

发挥酒店行业、婚庆公司、旅行社和公园管理单位优势,动员群众推行简约的中式传统婚礼、西式婚礼、公园草坪婚礼、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结婚方式;组织酒店餐饮行业制订简朴实用的宴席套餐菜单,引导消费者享用点单式宴席套餐服务。

按照属人管理和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强化基层干部推行移风易俗责任制,依法依规对失职、渎职行为造成重大不良影响的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追究责任。

温州市各地将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和群众意愿确定随礼最高标准,推行人情随礼最高封顶制;倡导亲属之间低标准随礼往来,非亲人员不搞随礼往来。

全程监控婚丧流程

今年温州市将不断丧葬改革,推行丧事简办、生态节地葬法,实行旧坟生态化改造。

实施丧葬改革清单化管理,建立健全丧户签订丧事简办承诺书、出殡管理审批表等丧事办理流程格式化清单,做到事先提醒,全程监控,违规必究;严格执行丧事酒席、殡期、人数、爆竹、花圈、乐队、出殡线路等管理规定,确保丧事办理文明、节俭、有序。整合现有节地生态安葬奖补政策,出台节地生态安葬规范性文件,扶植节地生态骨灰楼(堂、塔)建设,增加树葬、花葬、海葬等项目,提高节地生态安葬比例。

建设一批婚丧场所

今年温州市将切实办好婚丧场所建设:各县(市、区)都要在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增设婚事举办功能,鼓励乡村婚礼进文化礼堂举办;建设一批办丧场所,加快市本级殡仪馆和乐清市、平阳县殡仪馆改建扩建工程建设,确保年内投入使用,各乡镇人口集聚的中心村或多村联建一处殡仪服务场所,大幅提高群众集中办丧比例。

温州:移风易俗 简办红白喜事

2015年,温州被授予“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并于2017年蝉联“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实现了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二连冠”。2016年以来,浙江省温州市按照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工作部署,以整治婚丧嫁娶陈规陋习为切入点,采取扎实有效举措,坚持不懈推进移风易俗工作,让婚事新办风尚渐显、丧事简办蔚然成风,有效减轻了群众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提升了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清明将至,在深圳工作的小林回到老家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桥头镇祭祖扫墓。

五年前,他外公去世时,村民和亲戚朋友从四面八方赶来,外公的棺木置放在厅堂中央。白天流水宴、晚上唱大戏;放鞭炮的火药味、烧纸钱的焦糊味,还有呛人的香烟味混杂在一起;窗外堆放着各种纸糊的楼房、汽车、假人……多年过去,小林仍然记得那个悲伤又“混乱”的葬礼。

作为全国闻名的“纽扣之都”“拉链之乡”,小林的老家桥头镇商贾云集、民资充裕。过去,民众普遍存在盲目攀比心理,尤其是殡葬和祭祀习俗上,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严重。

小林回忆道,当时桥头镇经济能力一般的家庭,一场葬礼需花费60—80万元,较差的家庭也需花费20万元,富裕的家庭花销更是达百万元以上。

但今年清明回家,小林觉得桥头镇好像“不一样了”——没有燃放鞭炮的响声,也没有烧纸钱的味道,家乡清新且宁静。

近年来,桥头镇59个村都成立了丧葬陋习整治工作领导小组,而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的正是村里的老人协会。

协会里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人,在村内带头做表率,动员其他老人及其家属节俭办丧,并鼓励村民把办理丧事结余的资金投入到村公益事业。

“东行村戴氏三兄弟响应村老年协会的政策宣传,将为父亲办丧事节省的15万元资金全部用于教育和村内公益事业;朱涂村孙氏老人去世前立口头遗嘱要求丧事从简,并将生前节省的2万元捐给村里建门球场。” 协会的一位成员对记者说,生态安葬、文明祭祀已经成为常态,大家过去的攀比心态已经有较大转变。

顺应民意

整治丧葬陋习

桥头镇的这种文明景象,也是整个温州市移风易俗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温州市委、市政府逐渐发现,民间红白喜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现象日益严重,炫富攀比之风愈演愈烈。

“当时,老百姓被不良风气‘裹挟’,人情负担沉重,大家对摈弃陈规陋习、树立新风正气有很大需求。”一位温州市领导回忆道。

因此,温州市委、市政府顺应民意,在全市开展移风易俗专项工作。一段时间后,不良风气得到明显遏制,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事不办或者少办逐渐成为新风尚。

2016年9月,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将温州确定为移风易俗工作试点城市。

数年间,温州市各地纷纷出台整改政策并取得显著成效。

在筱村镇五蒲村,一些未使用的棺木被拆解并加工成木材。五蒲村村支书翁细赢介绍说,这种处理方法村民很支持,“如果提倡火葬就不需要这些棺木了,木材可以用在别的地方”。

在泰顺县的生态树葬区中,逝者的家属们将可降解骨灰盒放入土中,覆土掩埋,献上鲜花……以树葬的方式“送别”亲人,也让思念和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我们家属来了八位,一起送他回归大自然,这是我们对他的一种永久纪念。”董先生说,儿子意外离世,全家人悲痛万分,所以大家都来为他送别,也希望以这种方式让生命延续。

今年清明节期间,泰顺县殡葬管理所、殡葬行业协会联合在该县燕窝山陵园开展“文明低碳祭祀 平安祥和清明”活动,倡导人们用鲜花来寄托哀思。

在陵园入口处,前来祭祖的人们可以把事先准备好的爆竹、冥纸等传统祭祀物品,免费更换为鲜花、电子蜡烛、碑文补漆笔等新式祭品。不仅如此,工作人员还在一旁设立了“天堂信箱”,人们可在此给已故亲人写信,以此寄托哀思。

多管齐下,

文明理念进万家

如今,“移风易俗”成为温州当地媒体、百姓热议的话题。在一份移风易俗民意调查中显示,超过90%的群众表示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对开展移风易俗表示支持。

为此,温州市各级政府在群众中组织开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温州人”系列讨论,引导广大群众查摆自身及身边存在的不良风气,自觉抵制恶俗陋习。各地也通过开展移风易俗专题道德讲堂、“红白喜事”陈规陋习“吐槽大会”等形式,引导形成“改陋习树新风”的思想共识。

一些青年志愿者组建了移风易俗讲师团,在社区、村居、文明单位开展移风易俗大宣讲活动。正如一名参加讲师团的志愿者所说:“青年人更应该有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我们有义务将一些新的、先进的思想带入社区、带进农村,并以此引导社会新风尚。”

为了便于年纪大的居民了解和接受移风易俗新理念,一些文艺工作者把移风易俗教育融入温州瓯剧、永昆等特色剧目,推出一大批具有温州特色的乡风乡俗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戏剧剧目和鼓词小品。

去年12月13日,苍南县灵溪镇北山下村就举办了“移风易俗文化下乡巡回演出”。寒冷的冬夜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丝毫不影响村民前来观看的热情。

巡演中,渔鼓演唱艺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明月、林芳师徒两人上演的渔鼓对唱《移风易俗讲文明》,用当地方言进行说唱,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语言,融入了移风易俗树新风的宣传理念,将移风易俗改革讲得明明白白,唱进群众的心坎,赢得群众的阵阵掌声。

完善制度,

移风易俗常态化

记者从温州市政府获悉,2018年8月起,温州全面开展为期一年的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致力打造移风易俗的“温州样本”。自去年8月以来,温州市婚事新办8564例、丧事简办1752例,节约社会资金43.75余亿元;新建家宴中心215家,建成集中办丧点98个。

“对于移风易俗改革,首先是找准问题突破口,对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对象进行集中整治。” 一位温州的政府干部向中国城市报记者介绍道。针对群众普遍反映强烈的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等现象,各职能单位实行婚丧源头治理,组织开展对“婚丧用品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丧事用车和丧事扰民”的整治行动。

比如,在乐清市丧葬礼俗整治中,当地推出“禁新改旧”青山白化综合治理,引进无人机进山巡逻督查,建立“禁新”督查通报机制。

“在移风易俗改革攻坚中,党员干部队伍更是以身作则,将移风易俗作为政治纪律严格要求。” 该干部说。

记者从上月举行的温州市移风易俗工作联席会议上获悉,自开展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以来,温州开展党员干部大动员,在推进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过程中,温州从严执行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等规范性文件,全市共查处党员干部违规办丧129例,问责133人。

据悉,下一步,温州将强化督查联动,建立市级联合督导、县级重点督导、业务部门专业督导的三级督导体系,实施定期督查,定期通报。

具体什么标准?温州各县市区红白喜事新规出来了!

10月18日,洞头召开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推进会。至此,全市11个县(市、区)已全部召开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推进大会,并推出红白喜事新规。

长期以来,温州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之风盛行。红事方面,一桌高档婚宴动辄上万元,人情随礼则要数千元;白事方面,一场丧礼的花费往往也要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在这种风气之下,许多年轻人背上了沉重的“人情债”,也让许多当事家庭不堪重负。

今年8月2日,温州两办下发《温州市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方案》,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从2018年8月至2019年7月底开展移风易俗改革攻坚年行动。

各县市纷纷响应,相继召开深化移风易俗改革推进大会,推出婚丧嫁娶事宜新规。

鹿城

婚宴:单方不超过20桌

丧事:花圈花篮不超过5个

从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入手,鹿城将推行婚宴套餐制、人情随礼封顶制、简约婚礼承诺制、喜宴报告公示制。

宴请客人单方不超过20桌,人数不超过200,婚嫁双方合办的不超过40桌,人数不超过400;婚宴餐标城区不超过3000元1桌,农村地区不超过2000元1桌,提倡不上高端酒水。

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婚庆礼金(人情红包)做出规定,非亲收送最高不得超过300元,婚礼车队总数不得超过6辆。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宴喜庆事宜时要向所在单位作出书面承诺,在一定范围内公示宴请人数、桌数、礼金等内容,接受干部群众监督。

在丧事简办方面,内容包括:逝者遗体一天内需送往殡仪馆存放;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原则不超过5个,丧事殡期原则上不超过3天。禁止在广场、道路、学校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在回山沿路禁止使用烟花爆竹、烧撒纸钱、吹号奏乐等。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车辆原则不超过5辆;平时用餐仅限于工作人员、直系亲属且不超过5桌,酒席原则不超过10桌。

瓯海

丧事:花圈花篮不超过2对

整治丧葬陋习,“四个不超”“四个禁止”。“四个不超”是指市民在瓯海行政区域范围内办丧: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不超过5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原则不超过2对,特殊情况经审批后不超过5对(提倡免费借用可循环使用的环保花圈)等。

“四个禁止”是指禁止在广场、道路、学校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唱诗班等丧事活动;禁止在丧事活动中占道围丧、租用非法改装的花车(鼓乐车)、使用电子花圈车(电子屏幕车)等。

该区还倡导使用文明、低碳的丧葬用品,对全区范围内的丧葬用品市场进行全面清理和整顿,严格规范丧葬用品经营行为,严厉查处花店和丧葬用品店(摊点)超范围经营、占道经营、无证经营行为。

龙湾

丧事: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

市民操办丧事要遵守“七个严控”“六个禁止”。“七个严控”指严控丧事殡期,原则上不超过3天;严控烟花爆竹,不超过6响;严控花圈数量,花圈(含遗像花圈、电子花圈)、花篮、遗像塔总数不超过5个;严控殡仪服务,吹打班等殡仪服务总人数不超过13人;严控餐饮标准,倡导不置办出殡酒席,如需置办,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每桌限10人,餐费标准不超过1000元);严控礼品发放,不准向送殡人员发放现金,送殡纪念品发放价值每人不超过20元;严控送殡车辆,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倡导租用大车或拼车。

“六个禁止”指禁止在广场、道路、学校、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唱诗班等丧事活动;禁止租用非法改装的花车(鼓乐车)、使用非法改装电子花圈车(电子屏幕车)和其他丧葬陋习行为;禁止火化、出殡、回山沿路非法燃放烟花爆竹(“出门炮”、“回山炮”除外)和使用电子礼炮、烧撒纸钱、播放哀乐、吹号奏乐,禁止在家守灵期间、祭扫活动中非法燃放烟花爆竹;禁止无照经营丧葬用品或超范围售卖纸人、纸马、冥币、纸扎别墅等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禁止非法新建、翻新私坟和骨灰装棺再葬;禁止在丧事期间组织草台班子、民间乐队等表演团队开展低俗、扰民的表演活动。

洞头

婚宴:非亲属礼金不超过300元

操办婚事遵守“五严控”:严控操办规模。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的婚事宴请单方不超过20桌,人数不超过200人,婚嫁双方同地合办不超过40桌,人数不得超过400人;严控婚礼礼金,非亲属礼金不超过300元,不回礼;严控婚庆支出,婚礼现场布置等费用总额不超过1万元,迎亲车队不超过6辆;严控烟花爆竹,在迎亲开始和结束两个时间节点上燃放,限制烟花爆竹燃放场所及酒席置办地不得燃放烟花爆竹;严控酒席费用,酒店办酒席人均菜品消费不超过300元,非酒店场所办酒席,人均菜品消费不超过200元。

乐清

丧事: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

市民操办丧事需遵守“五个不超”、“五个禁止”。“五个不超”包括,丧事殡期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摆放的花圈、花篮、花匾总数不超过2对(4个);出殡鼓乐队规模不超过13人;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丧事活动期间,平时用餐不超过5桌(每桌限10人),酒席总数不超过20桌(每桌限10人)。

“五个禁止”即禁止在广场、道路、学校、住宅小区等公共场所搭建灵堂灵棚、摆放花圈花篮、念经做道场、唱诗班等;禁止施放(悬挂)白气球、租用非法改装的花车(鼓乐车)、使用电子花圈车(电子屏幕车)、进行赌博或为赌博提供条件;禁止火化、出殡、回山沿路燃放烟花爆竹(除在家出殡时、骨灰入葬后各放500响以内爆竹一串外)、烧撒纸钱、播放哀乐、吹号奏乐,以及禁止在家守灵期间、祭扫活动中燃放烟花爆竹; 禁止使用超标准的花圈、花篮、花匾以及封建迷信丧葬用品;禁止新建、翻新、修复私坟和骨灰装棺再葬。

永嘉

婚宴:单方不得超过20桌

丧事:非亲人员人情不超300元

全县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原则上不办升学谢师、生日祝寿、升迁调动、乔迁新居、订婚定亲等普通喜事,婚事庆典方面要带头执行“婚事宴席简餐制”“婚事庆典简约制”和“人情随礼封顶制”,认真落实“移风易俗承诺报告公示制”。结婚喜宴每桌菜肴标准控制在3000元以内,单方宴请亲朋好友人数不得超过20桌200人。随礼非亲人员不得超过1000元。婚庆礼仪费用标准控制在10000元以内,婚车不得超过6辆,倡导不发订婚红包、不燃放烟花爆竹。

丧事酒席标准正餐每桌控制在1000元以内,平时流水席餐标每桌控制在300元以内;丧事人情非亲人员不得超过300元;招待亲朋好友置办酒席人数原则上不超过20桌200人,平时流水席控制在5桌以内。治丧出殡花圈(包括花篮、横匾)限10个以内;丧事乐队、唱班人数不超过20人;治丧时间限72小时以内,特殊情况经批准严格控制5天以内(死亡之日起计算)。死者遗体火化后,直接从殡仪馆将死者骨灰送往墓地安葬,实行一次送葬,逐步革除二次送葬陋习。

永嘉县大若岩镇大元下文化礼堂婚礼

操办婚庆等喜庆事宜应在10日前向所在单位党委(党组)报告,并如实填报《党员干部、公职人员婚丧喜庆事宜报告表》;丧事办理要及时报告,来不及的可按规定先行办理,但须在事后10日内报告,其他同婚礼喜庆事宜。

瑞安

婚宴:非亲属人情红包不超300元

丧事:礼金原则上不超过100元

“喜事六严”,严格控制操办规模,婚事宴请单方不超20桌、200人以内,只摆一次,原则上不超过3000元/桌,提倡不上高端酒水,杜绝豪华婚庆礼仪;严格控制礼金数目,对非亲属人员收送人情红包原则上不超过300元,提倡相互不随礼;严格控制婚车数量,婚车不超过5辆;严禁占道搭棚,提倡在农村文化礼堂、家宴中心等场所集中办理婚事;严禁任何形式的赌博活动;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丧事六严两提倡”,严格控制治丧时间,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最多不超过5天;严格控制礼金数目,原则上不超过100元;严格控制花圈(花篮)数量。花圈不超过10个,殡仪服务车辆不超过5辆,乐队人数不超过20人;严禁丧事扰民,严禁使用电子花圈、礼炮、燃放烟花爆竹,严禁在晚上10点到早上7点之间,使用高音喇叭和乐队演奏;严禁占道搭棚;严禁赌博活动。提倡操办丧事不宴请,丧事置办酒席不超过10桌;提倡文明祭奠、低碳祭扫,改变焚烧纸钱、摆放祭品等祭拜旧习,提倡鲜花祭奠、踏青遥祭等文明祭扫活动。

苍南

婚宴:非亲人员随礼不超300元

丧事:出殡酒席不超过20桌

订婚宴、启媒宴宴席不准超过5桌,总人数不超过50人;婚宴单方宴请人数不得超过20桌,总人数不超过200人;双方联办婚宴的,宴请人数不得超过40桌,总人数不超过400人;灵溪镇、龙港镇城区餐标每桌不准超过2800元,其他地方每桌不准超过2000元,不得分发礼金、礼券、礼品;非亲人员随礼不准超过300元。迎亲车队不准超过5辆;不准在酒店门口、主干次道设置、摆放贺喜拱门;不准在公共场所、住宅区燃放烟花爆竹和纸礼炮;不准在主次干道、街巷通道、公共广场、公共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占道搭棚、摆设宴席;婚庆礼仪不准超过半小时。迁新居、庆生祝寿、满月周岁、启蒙上学、升学谢师、参军就业、开业庆典等喜宴不准超过5桌,总人数不准超过50人,餐标不得高于婚宴标准,不准收受非亲属人员礼金。

在丧事方面,办丧期间平时用餐仅限于操办工作人员、直系亲属,不超过5桌,总人数不超过50人;出殡酒席不超过20桌,总人数不超过200人;不得变相搞流水席。非亲人员白事礼金收送均不超过100元/人,不得以单位名义赠送礼金(逝者所在单位工会慰问金除外)。办丧殡期一律不得超过3天,特殊情况下,经所在乡镇审批后不准超过5天;花圈不得超过5对;乐队不得超过2班,总人数不得超过20人,上午6点之前、晚上8点之后不得奏乐;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均不得超过5辆(放置骨灰车辆以及乐队车辆不计算在内)。不得租用非法营运车、非法改装的花车、西乐车、电子花圈车、子屏幕车。

党员干部、公职人员等需严格执行事前报告、事后报备、公示制度。

平阳

婚宴:非亲属随礼不超300元

丧事:随礼金额不超过100元

婚事新办“三项制度”:婚宴酒席套餐制,单方不超过20桌200人,双方合办,婚宴不超过40桌400人;婚宴标准不超过2800元一桌,不上高档烟酒。人情随礼封顶制,非亲属对象随礼金额不超过300元,不采取回包形式。喜宴报告公示制,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公职人员要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报告宴席时间、人数、桌数、标准及随礼金收取情况等内容,并在一定范围内公示,主动接受属地政府管理。

丧事简办“三项治理”:丧事简办标准化治理。殡期原则上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经审批后绝不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丧事集中办理区域不得2次出殡。随礼金额不超过100元。丧事花圈(花篮)数量控制在5个以内,送葬车辆不超过5辆,乐队人数控制在20人以内。其次为深化办丧过程制度化治理与青山白化生态化治理,不仅需建立健全事前报告、事中监督、事后公示制度,还应实现“两路两侧”“四边区域”无坟化。

各乡镇至少要建设一处以上的公益性户外婚礼基地;建设一批具有举办婚庆活动功能的文化礼堂。针对特殊困难群体,建立以免费墓葬为主要内容的殡葬救助保障机制,预留一定比例的公墓墓穴数,免费提供给困难群众。 日内报告,其他同婚礼喜庆事宜。

文成

婚宴:非亲属人情不超300元

丧事:酒席不超过10桌

红事方面,党员干部、公职人员需带头执行“三项制度”。宴席套餐制,婚宴餐标每桌不超过2000元;人情随礼制,非亲属人情红包最高不超过300元的随礼标准;婚庆报告制,根据组织人事关系,事后10日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派驻纪检组(乡镇纪委)报告宴席时间、宴请人数、礼金清单等内容。男女双方婚宴桌数控制在40桌以内、宴请人数控制在400人以内。

白事方面,市民应遵循“五个不超”。丧事殡期原则不超过3天,特殊情况需填写《文成县丧事殡期延长审批表》,经审批后不得超过5天(包括亡故和出殡当天);治丧、悼念、出殡不得超过5个环保可降解式花圈(包括花篮、横匾);乐队人数不超过10人;火化时往返殡仪馆的车辆和出殡(送殡)车辆不超过5辆;丧事酒席不超过10桌(每桌限10人),不使用高档菜品,不设冷盘,菜品数量不得超过14个。

泰顺

婚宴:非亲人员随礼不超300元

丧事:礼金不超过50元

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执行两个“封顶值”。首先是人情随礼封顶制,操办婚事,非亲人员收送随礼金额不超过300元,不采取回包形式;操办丧事,非亲人员收送随礼金额不超过50元,提倡不随礼。其次为宴请餐标封顶制。婚宴宴请标准县城不超过2000元/桌,乡(镇)村不超过1500元/桌,宴请控制在20桌、200人以内,正餐1餐次;嫁娶双方合办的,宴请控制在40桌、400人以内。丧事提倡不宴请,如举办宴请,宴请控制在20桌、200人以内,宴请标准不得超过婚宴宴请标准。

此外,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婚丧事宜应提前报告。操办婚庆等喜庆事宜在30日前向所辖单位(乡镇)党委(党组)报告,并报所在纪委监委派驻纪检监察组、纪委备案,丧事事宜在办理丧葬手续时报告和备案。

宴席场所实行备案制。严禁占道搭棚操办婚宴,各行政村(居)根据本村(居)实际情况,划定专区提供操办婚宴席场所;丧事吊唁场所搭棚限3榴房子或50平方米以内;如需在划定专区范围外操办宴席事宜的,需向当地综合行政执法中队申请临时占道登记备案。县殡仪新馆建成投用后,罗阳镇建成区各行政村(居)必须在殡仪馆集中操办丧事。

冷盘,菜品数量不得超过14个。

惠民政策,包含哪些?

惠民政策,包含哪些?

答:1、试点街道(大南街道、蒲鞋市街道)辖区群众在市殡仪馆摆设灵堂的,经核实,予以灵堂租费减半优惠。高档、中档、普通灵堂租费均减半收取;

2、按照政策规定,温州市殡仪馆给予每个试点街道丧户灵堂内按需免费赠送2-5个花圈;

3、免费给予每户试点街道丧户赠送悼念小白花、殡仪礼仪签到大白纸、笔一套;

4、凡是试点街道辖区家属困难丧户,可向所在鹿城区民政局、街道(大南/蒲鞋市)或市殡仪馆提出申请,市殡仪馆将免费赠送骨灰盒和公墓墓位;

5、在市区(鹿城、龙湾、瓯海)死亡并在温州市殡仪馆办理火化事宜的下列人员,可减免火化费、接运费、冷藏费等,共计800元费用。人员包含:具有市区户籍的城乡居民;在温大中专院校全日制非温州市区户籍的学生;驻温部队现役军人;在市区居住,与在温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履行期内),并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金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

守灵中心,具体提供哪些服务?

守灵中心,具体提供哪些服务?

答:可免费提供网络送餐、周边外卖、特色小吃、点心商家联系方式及附近酒店住宿信息等;提供遗体接运咨询,据介绍,遗体接运时间(7:30-21:30)。21:30之后,除保障公安政法案件等特殊遗体外,不提供正常死亡遗体接运服务。家属还可凭温州市殡仪馆遗体冷藏业务校对卡到遗体接运接收登记服务窗口办理遗体探视手续。

除此以外,温州市殡仪馆还将提供殡葬业务洽谈,内容包括火化日期预约、遗体接运、化妆更衣、灵堂摆设、遗体告别、礼仪出殡、高档火化炉及礼厅个性化布置等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自主选择,充分尊重丧属意愿,满足群众个性化需求。同时,提供花圈花篮租售、灵堂礼厅挽联、花门黑纱花球预订及灵堂、礼厅个性化布置等综合服务,时间上依照告别会时间场次接受租售预订,并按照服务协议内容办理落实。